首页 >  AI教程资讯 > 2024年云栖大会即将开幕 一起来看“AI西湖”

2024年云栖大会即将开幕 一起来看“AI西湖”

214 2025-04-21 00:00:00
从基础层贯通应用层西湖区“人工智能”实力强劲云栖大会参展的西湖区企业,是强劲人工智能产业的注脚。“西湖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,有着扎实的产业基础。”西湖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从人工智能上游的基础层、技术层看,云计算、大数据的基座扎实,操作系统、服务器、大模型开发训练保持领跑,比如阿里云平台支撑了全国一半的大模型训练运行,华望系统科技深耕模型系统工程等研发,是国家重点支撑的软件企业;再从应用层看,医疗、智行、生活等多个AI落地的场景丰富多样。人工智能相关人才集聚,为产业蝶变置入智脑引擎。西湖区集聚人工智能领域*、省级高层次人才超过20人,拥有浙大潘云鹤院士、陈纯院士等一批专家,以浙大、西湖大学为代表的科研团队优势明显。比如浙江大学1978年创建计算机系,把研究人工智能理论、设计新型计算机作为立系之本。如今,人工智能已成为浙大最强、全国领先的学科之一。前瞻布局,营造人工智能发展的友好生态。2023年底,西湖区发布“AI西湖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,为构建人工智能新发展格局提供参考、策略与措施;几乎同时,西湖区联合浙大、阿里云、三大电信运营商发起算力联盟,解决全区企业对算力需求较为迫切的痛点;积极出台相关算力政策,企业通过西湖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调用资源可以享受补贴。产业基础、人才要素、靠前布局,共同支撑着西湖区人工智能产业拔节生长。数据显示,西湖区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总量占全杭州市的五分之一,相关企业达到2000多家。从大模型的备案数量来看,通义千问、蚂蚁百灵、西湖大模型3款大模型获国家网信办备案,占全省的3/11;22家企业38项算法获得国家深度合成算法服务备案。“杭州作为仅次于北上深的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城市,在政策、资金、人才及科研等具备优势,西湖区实现人工智能基础层到应用层的生态贯通,是杭州人工智能产业的集中分布区。”西湖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说,今年西湖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——“AI赋能新型工业化”,成为我省10个未来产业(人工智能)先导区之一。“科创五环”引领“人工智能+”打开想象空间当前,西湖区全面启动5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,按照“源头创新—要素支撑—成果转化—场景应用”的培育链路,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。其中,人工智能作为未来产业之一,是西湖区培育区域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增长极。视野投向全区,多点位布局下,科创前沿阵地AI的身影不难捕捉。围绕着高校团队,以及阿里云等企业的研发资源,西湖区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,形成北部紫金港科技城、中部环浙大玉泉人工智能产业带、南部云栖小镇3个人工智能重点板块,它们都和环大学创新圈相吻合。“环老和山创新生态圈”,以环浙大玉泉人工智能创新谷为核心,由浙大的四大人工智能优势学科,对接创新谷的4个产业基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在浙大玉泉周边集聚,今年以来已落地智能安全实验室等优质项目10个,总金额2亿元。从浙江大学孵化而来的参展企业“造物云”,打造AI时代设计大脑,正成为新型服务业领域的新秀,以及星巴克、海尔等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新宠。“环云栖创新生态圈”牢牢锚定空天地海、数实融合的方向,以空天地海协同创新联合体为主平台,组建七大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集群,奋力打造承载国家战略科技新域新质生产力的科创高地。比如,紧盯未来发展AI的突破性赛道“具身智能”,五八智能半年内已完成6款“大圣”系列智能人形机器人研发。目前,五八智能正在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建设工作,预计建成后可支持100台机器人同时训练。深耕人工智能+航天工程交叉业务领域的地卫二,则在天上做起数字贸易,该企业以搭载太空智能载荷(弦AI)的人造航天器,实现太空中高效连接计算,为中东、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和算力服务。“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”聚焦“AI+BT”“AI+智造”两大赛道,建立“创新创业联盟”链接上下游企业。9月中旬,生命组学大数据创新联合体成立,近50家高校、机构等加入,目标之一就是要攻坚AI与组学大数据的赛道。在面向人工智能的深度布局中,西湖区的科创硬实力底色更鲜明,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越发清晰。

相关常用工具

查看更多

Copyright © 2025 AI图片论坛 版权所有. 站点地图